欢迎来到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网!
首页
新闻动态
政策文件
国培计划
市级培训
国家基地
区县动态
资料下载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网

国培案例丨协同、创新、融合,探索名师培养路径——重庆市教师发展协同创新项目(黔彭武)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探索

作者: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市黔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潘艳浏览量:142

编者按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4号)和《关于做好2022年“国培计划”总结工作的通知》(国培办〔2023〕2号)的有关要求和部署,为总结推广“国培计划”有益经验,探索先进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开展了2022年“国培计划”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培计划”示范项目承担单位推荐、专家遴选,选出一批优秀典型案例,通过“微言国培”公众号逐期发布,供各地各校学习参考。


协同、创新、融合,探索名师培养路径

 ——重庆市教师发展协同创新项目(黔彭武)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探索

项目概述

为进一步高效优质推进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2022年9月,在重庆市教委支持下,在国家基地的指导下,黔江区、彭水县、武隆区三区县携手实施了“国培计划(2022)——重庆市教师发展协同创新项目小学语文学科培训”,这是继“国培计划(2021)重庆市教师发展协同创新项目”的延续项目,即聚焦乡村青年教学名师核心能力提升,构建教师发展机构协同合作机制。

在国家基地办、三个区县教师发展中心反复研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础上,项目组对参培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校语文教师进行抽样座谈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整理,项目组将研修主题确定为“任务群,群任务——青年教学名师核心能力提升培训”。“任务群”指的是根据内容融合程度不断提升,按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面设置的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群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有着自己特有的功能和定位,但又不是孤立的存在,不同任务群之间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群任务”指的是导师团队群、项目管理团队群和学员团队群这三大群,各个群独立自主的存在,也是共同围绕着“任务群”的一个“协同体”。

主要做法

(一)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融合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教研制度的优势,整合各级教研组织和教师培训机构力量,将语文教师培训和语文学科教研结合起来,实现研修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定位为青年教学名师核心能力提升培训。学员培养目标为未来5-15年区域学科教学名师、带头人;那究竟培养学员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呢?从2021年到2022年,项目进行了递进式规划设计。

2021年第一轮培训,主要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研究内容,重在以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和普通文体单元分别进行研讨。以教学设计研磨和微课题研究为抓手培养学员的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题方案制作能力等等。

2022年第二轮培训,主要以“学习任务群”为研究内容,基于六个学习任务群的不同特点整体规划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好该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主题、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等内容,从而进行课堂教学和微讲座,提升学员的教学分析能力、教学实践能力、课堂研磨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持续化、递进式的2年培训,我们将语文教师培训和语文学科教研充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研修一体化。

(二)专家资源的横向、纵向协同

2021年,项目采取“导师伴随式”培训模式,2022年在此基础上实行了“双导师”制。“双导师”指的是项目组为每组学员配备了市级导师和区级导师,“伴随式”即陪伴和跟随、跟进,导师与参训教师结伴同行,随时、随处(线上线下)进行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强化导师指导职责,落实导师指导任务。

横向协同指的是全班学员分成六组,每组9人,每组承担一个学习任务群的主研究。每个区县2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区级专家。每个区县里的两个专家可以相互商议,共同完成线上线下活动,六个专家也可以彼此在线上或线下进行沟通。

纵向协同指的是形成“首席专家+市级指导专家+区级指导专家”的纵向协同。除首席专家全程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指导以外,每个组均配置了一名市级指导专家和区级指导专家,两位专家全过程伴随。我们充分关注一线语文名师和教研员在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并及时将其纳入到研修和培训课程中,从而实现专家全方位指导,学员全能化训练,提高培训的实用性。

(三)市、区、校三级课程的纵向协同

培训中,我们采用“市级专家示范课+区级学员研讨课+学员校本研修示范课”三级课程的纵向协同模式进行,努力做到专家示范引领,学员在研磨中成长。

(四)“五位一体”的管理协同

本项目构建高校、区县教委、教师发展机构、市级名校、区级中小学校协同合作的“五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效应。在培训过程中,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基地负责统筹项目运行,进行项目实施全过程指导,开展项目评估验收;区县教委负责配套相关政策和经费,强化项目的组织保障;教师发展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培训,建立推动项目实施的专家资源、基地资源、课程资源;市级名校提供课程理论引领、课程实践示范、校园文化浸润等等;中小学校负责学员推荐,协助管理学员,培育返岗实践环境,搭建成长平台。

(五)区域教研训后协同

新课标强调,各级教研组织“要悉心培育优秀语文教师,及时发现、总结、推广本区域语文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发挥其辐射和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巩固培训成果,也为了更好地辐射、引领更多的教师,我们在训后继续加强区域教研,推广典型经验。

1.区县自主选学整校推进

将本项目与“国培计划”自主选学项目结合在一起,鼓励自主选学项目学校申报“学习任务群”项目研究,黔江区人民小学、菁华小学选择了这个主题,黔彭武协同创新项目部分优秀学员承担了指导任务。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经过几个月的实践研究,两个试点学校顺利完成了项目研究,达成了预定研究目标。

2.区县训后跟踪融合推进

训后三个区县达成协议,开展训后跟踪,六个任务群在三个区县相互交流,达到融合推进,扩大项目实施成效。

3.区级培训学员全体推进

将项目成果作为重要课程资源,应用于教师培训实践。在黔江区暑期开展的全区语文教师的全员培训活动中,遴选了6名优秀学员(每个区县2名),以“核心素养为纲的学习任务群实践探究”为主题举办微讲座,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大幅度地推广应用,由项目“协同”走向教育“融合”。

主要成效

(一)形成协同推进进阶模式

项目从培训主题的确定到培训成果推广全程,形成了进阶递进模式。本着将学员培养成名师的目标,今年的培训主题在去年培训主题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进阶,这样的思维模式让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解决,协同推进,学员的理论思维、学习思维、教学思维等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也一步步“进阶”,循序渐进地成长起来。

(二)形成协同推进网状模式

项目从课程资源的设置到专家资源的运用都形成了网状模式。从课程资源的设置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示范课程等涉及范围广,运用面宽。专家资源从专家自身优势出发,为学员提供专业引领,这一张“网”形成了一张协同推进网,很好地推进了项目的进行,促进了学员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三)形成协同推进校本模式

项目实施提供了可推广的名师培训途径。通过进修校和各中小学校理论研修、名师示范、课堂研磨、名校跟岗、返岗辐射、区县引领等活动方式,学员得到全方位提升,为成长为名师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特别是在返岗辐射方面形成了协同推进校本模式,学员分别在自己学校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式校本研修,通过教材分析、示范教学、教学研讨、微讲座等实践活动,展示研修成果,也检验自身成长,充分发挥了本项目的辐射示范效应。

资源附件